蜜桃传煤mv在线免费基础医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规范和引导全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学院确立了“夯实基础、精益求精、博学笃行、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的师资队伍,为国家医药类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33人、博士36人、在读博士17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6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外聘客座教授8名,柔性引进人才6名。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强化师德建设工作,发挥领导班子带头作用
学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开展覆盖教学、科研、思政、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师德师风学习、宣传、教育、引领等活动,推动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建立师德教师个人档案,在教师聘用、职称评审、人才推荐、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干部选任等方面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了学习机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内涵,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教师无一人违犯教育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
以组织育人为保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拓以主题教育为特色的工作阵地
在学院党委带领下,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三会一课”和全院教职工大会,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和精神,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制订《基础医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方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6次,专题辅导6次,学习研讨6次,书记专题党课20余人次,主题党日活动7次,党员大会5次,为群众办实事30余件,参观红色教育基地4次,观看红色主题电影100人次,编发党史学习教育材料23期。学院网站建立“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全院职工还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黑龙江省网络干部教育学院、“极光新闻” APP等平台开展理论及时事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
学院始终坚持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形成严谨治学、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爱国荣校的学术品格,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培育一批“课程思政”金课和金师,将价值信念教育全方位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实现全方位的价值引导。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升教师技能,为培育“四有好老师”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是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培养单位,同时也是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及护理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药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重要支撑学科,为医药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承担临床医学(含MBBS、卓越医生)、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生物医学工程等11个本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课,共计177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学校医学、理学等学科门类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58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经多年建设,基础医学院成为了蜜桃传煤mv在线免费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建成智慧树全国公选课1门、校级网络课程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微课3门、课程思政课程5门,其中,2门课程成功获批省一流线下课程,同时被推荐申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经教育厅评审获推国家的思政典型案例。课程中心平台上,《病理生理学》被推送为课程思政线“金课”,供全校师生学习借鉴。学院教师主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题12项,发表教学论文28篇,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获奖20余项,“课程思政”微课比赛获奖20余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得省级优秀项目和高等学校医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品展示一等奖、获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4项,引导教师以潜心治学为基,打造精湛业务能力。
以科研育人为支点,推动工作新突破,提高科研实效
学院坚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引领学生探求真知、追逐梦想,鼓励教师在学术和教育教学上下苦功夫、求真学问,积极投身教改实践。2020年度,获批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6项、省科技创新智库新冠疫情专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优青科研课题1项、卫生厅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卫健委科研项目6项、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8项,大学博士专项科研基金启动项目3项、科研创新团队计划1项、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支持计划2项,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横向课题1项。近一年,共计获得科研经费230余万元。学院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实验,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
以实践育人为依托,突出医学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以崇高的师德引领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和医德。一直以来,学院十分重视医学生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理想信念,胸怀国家民族,勇担时代重任。
疫情期间,学院师生利用自身医学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市区防疫工作,6名教师带领10名学生前往市疾控、方舱医院、传染病院参与流调、核酸检测等工作,面对疫情不计个人安危、迎难直上,展示了佳大基础人无私忘我、勇毅果敢、医者仁心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誓言,增强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组织学生进九洲社区、西南岗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十字中心血站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关爱桦南县驼腰子镇中心校66名留守儿童工作,全年参加志愿服务26次、学院发起11次、572人次参加、创建志愿者基地2个。学院承办了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的“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每年接待60名来自佳木斯市7所中小学的学生参加活动。
2020年3月,学院与黑龙江省医院就联合培养医学生达成合作意向,成立了“卓越实践班”。在2021年的研究生考试中,2017级卓越实践班的32名学生,1人推免研究生、30人参加考试,成绩300分以上22人,上线率为73.33%;举办了医用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多次在国家和省医学生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开展入学医学生授白袍仪式,培养有知识、有理想、有家国情怀的有为青年。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激励全体教师在育人一线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教师工作部供稿) (责任编辑 高佳)